金融界大咖“共振”金融风险防范

时间: 2018-12-06 09:10来源: 证券日报

  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担任指导的“2018北京金融安全论坛”昨日举办,如何在发展金融科技的同时,实现“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成为金融界从业者、行业专家和学者最关心的话题。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金融科技的产生与发展对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服务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金融科技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金融+科技,而是通过大量的细微技术创新发展,在众多积累基础之上,迭代完成跨越式发展。保险科技从金融科技演变而来,是由底层技术的研发和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带给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调整优化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

  在周延礼看来,未来保险科技面临着的挑战主要有四方面:其一,保险客户的交易记录和信息安全风险;其二,“互联网+保险”产业融合跨行业交叉传递的风险。很多跨市场、交叉性的金融工具涉及到多方的合同关系,金融业内的交叉风险传递到保险行业,保险业内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难度会加大;其三,保险科技带来操作性创新不当的风险,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经验数据的积累,也没有过硬的产品和定价机制,可能会套用保险精算的体系,以固定赔付的金额吸收更多的消费者参与,触碰监管的红线;其四,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网络风险也不可以低估。

  全球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事后风险防范的最有效方法是风险隔离,让原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处在一种市场及时出清下的健康资产负债表状态;剥离出来的风险资产可以采用SPV的方法,通过特殊目的管理公司进行处理。特殊目的一旦完成,应该快速解体,所有的生产要素获得正常的或者有效回报以后,再回归到生产要素的状态。新的金融科技工具如果能够解决隔离金融风险、让金融风险重新估值,以及所有新要素产生价值平衡下的重新估值等问题,才可以更好地实现事后的风险防范。

  中国银河证券副总裁罗黎明介绍了券商业的科技投入情况。他说,证券行业在2016年、2017年营业收入大概为4000亿元左右,纯IT投入大概110多亿元,加上薪酬在160亿元左右。银河证券致力于金融科技的实践和落地,例如,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每年会给银行、保险机构研究报告,当中一项叫做“基金黑名单”——大概会有七八百只基金会被标注,内容主要是基金最近有些什么情况值得注意,安装了APP可以享受该服务,这样研究成果也被输出给消费者。此外,金融科技可以被应用于可疑交易确认。借助金融科技,现在交易所可以根据投资者的交易记录判断账户是不是被用来做配资,命中率大概95%以上,召回率80%左右(如果100个人做配资可以识别80个。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对金融科技风险,社会不宜过分的扩大担心,金融科技去中心化、分散化、小规模甚至风险是可控的;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应该认识到,很多问题不是宏观监管的问题,金融科技的风险防范首先是金融科技公司自己的问题,作为监管者只要制订了规则,将市场准入做好,剩下的微观事宜不宜过度干预。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副总经理张行表示,科技创新金融产品,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科技降低金融服务风险,科技深刻改变着金融。例如,一家银行无法发现所有的金融风险,极其需要行业共同防范。去年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联合公安部和人民银行做了一个打击电信诈骗的管理系统,在联合反欺诈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例如,有个发生于莆田的案件,受害人损失20多万元,而利用该系统可以发现并追踪到犯罪分子关联帐户上的1500万元。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认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有五方面纬度:其一,加强立法。监管规则的制订,就是为监管提供管理依据;第二,通过完善措施,管住关键环节——一是人,二是资金;其三,重视技术,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及时发现未被监管的互金平台,关注是不是存在自融或者假标等行为,提升监管效率;其四,建设配套完善发展环境;其五,通过加大宣传提高群众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