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金融开放路径更符合中国实际

  世界各国都在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和经济结构改革,谁能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说,“谁改革的步子走得更快、更坚定、更扎实,制度更有竞争力,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

  徐忠表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看全要素生产率,FDI和民间投资,而其中信心和稳定的预期格外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出一个有信心和稳定预期的环境。”

  徐忠指出,金融对外开放的风险不仅在于金融行业本身,而且与国内其它领域的改革密切相关。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金融体系的风险很大程度上也是实体经济风险的具体反映。国内实体部门的扭曲会导致资金的大进大出,进一步放大金融对外开放的风险。因此,我们在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中央地方财税体系等其他领域深层次改革,只有真正消除实体经济扭曲,将实体经济做强,才能化解金融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风险。

  “如果等待所有条件都具备再推进改革,那么可能永远无法等到条件成熟再改革的时刻。”徐忠强调,金融对外开放并不是与大门紧闭完全相对的门户洞开,而是根据本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对外开放。而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我国还有很多技术层面的工作需要去做。具体而言,徐忠提出四个方面:第一,在法律方面,金融市场业务的安全高效运行离不开稳健、清晰、透明、可执行的法律基础。第二,在会计和审计制度方面,我国还有待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第三,子市场建设方面,我国金融市场上外汇和衍生产品不丰富,制约了市场开放的进程。第四,税收方面,我国亟待建立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