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钢铁行业运行稳中向好

时间: 2019-01-18 09:10来源: 经济时报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1月1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9年理事(扩大)会议在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于勇在会上介绍,刚刚过去的2018年,钢铁行业运行取得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提前完成了5年化解过剩产能1亿-1.5亿吨的上限目标。钢铁产需基本平衡,钢材价格相对稳定,进口铁矿石市场运行平稳,钢铁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前11个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17%;实现利税4149亿元,同比增长50.14%;实现利润总额2802亿元,同比增长63.54%。与此同时,整个行业节能环保水平显著提升。

  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刘振江的话说,2018年是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最平稳、效益最好的一年”。也是在这一年,中国赢得“337”调查完胜,成功维护了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品牌形象,捍卫了中国钢铁行业尊严。

  回首中国钢铁工业改革开放40年,刘振江十分感慨,“这40年,几百万中国钢铁人以钢铁报国的初心、钢铁强国的宿愿,勇立改革潮头,不失时机,迎难而上,用不懈的奋斗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伟业,催生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强大,为强国富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初期,战争的创伤,一穷二白的家底,艰难困苦,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钢铁,造机器搞工业化需要钢铁,保卫新中国国防需要钢铁。

  刘振江说,“对1958年大炼钢铁有众多评说,钢铁人必须清楚,中国有30多个大钢厂是1958年建立的,这些钢厂至今是中国钢铁的主力军。没有这些大钢厂,就没有今天的钢铁工业。”

  在刘振江看来,在当时极端困难条件下,重整破碎的经济,起步工业化进程,5亿人吃饭,国家没有钱,只能先花在刀刃上。“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在那个时代理所应当的是英明的国策。

  很多人对改革开放的起始记忆犹新。在那经济匮乏的时代,国家提出了年产2600万吨钢的要求,冶金部大楼昼夜灯火通明,各钢厂挑灯夜战,从1974年到1976年,3年却没有打下2600万吨钢。直到1978年,才交出年产钢3178万吨的答卷。这3178万吨钢是从建国时的15.8万吨干上来的,30年苦战,实属不易。但这3178万吨钢只占当时世界钢产量的4.4%。而此后的改革开放中,中国钢产量占到世界50%以上,成为难以解读的“天方夜谭的巨变”!

  同样令人感慨的是,3年前,整个中国钢铁行业还在凄风苦雨中挣扎。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发生在金融危机期间,钢产量由4.8亿吨突破了8亿吨。第二次是2015年的最低谷。后危机肆虐,全球经济不景气,当年全行业严重亏损,平均1吨钢亏损140元。两次“过山车”之后痛定思痛,中国钢铁行业迈出了去产能和追求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步伐。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钢铁工业化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刘振江认为,是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钢铁追赶世界脚步的大门,筑起了中国的钢铁长城。